街市剩食回收7年贈基層 僅「救」港人1日廚餘量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8/22 00:21

最後更新: 2018/08/22 19:53

分享:

分享:

有團體從民間做起減廢,在多區回收剩菜轉贈予基層,減少浪費。

究竟香港的廢物量有幾驚人?香港每日產生3,600公噸廚餘,佔人均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中約4成,幾乎全丟進堆填區。

有民間組織到街市收剩食轉派基層街坊,收菜足足7年,只差不多等於減去香港人一日產生的廚餘量。

民社的食物回收計劃「糧友行動」從2011年開始啟動,至今規模由深水埗一個地區擴展至九龍城、黃大仙、屯門、油尖旺5區,周一至五恒常出動收剩食,在19個街市準備打烊時,收集店舖賣不出的蔬果、麵包等,再轉贈區內的低收入家庭的及長者,環保之餘亦幫到街坊減少食物開支。

負責計劃的民社服務中心項目統籌鄧文俊指,本港食物浪費嚴重,入堆填區的廚餘中,有6成其實還可食用。以石硤尾街市為例,20檔檔販響應計劃,每日約收130公斤剩菜,預計每日救回街市可食用剩食的5成。

(陳偉能攝)

計劃推行至今7年,5區共收到3,200公噸剩菜。他慨歎:「我們收回來剩菜數字,都不及港人一日所丟的廚餘數字!」他指,明明政府做這麼多剩食宣傳,坊間亦不少食物回收計劃,理應會減低廚餘數字,公民意識應該更好,「我也都不明白為何數字反而會增加。」

鄧文俊指,除了到街市協助收剩菜,中心接收最大批的是「突發食物」,佔每月的回收食品一半,「有人會突然打電話來,說有批食物快過期、已過最佳賞味日期,或是包裝的錯誤、也有些捐贈食物,問我們要不要。」突發食品也千奇百怪,如急凍魚、食米、奶粉、生果,或過期一年的礦泉水等。

他擔心企業浪費情況不但沒減少,反而增加,當中最明顯是中秋節,前年收萬多個月餅,但去年竟反增3萬個,亦憂商家抱着賣不完就給回收團體心態,生產更多,而非減少製造、減少食物浪費。

民社服務中心每日都會到街市回收剩食,派予基層(陳偉能攝)

民社於2014年起與樂施會辦「街市剩食回收體驗團」,在這暑假的每個周六,都有一班家長帶同小朋友來到石峽尾街市體驗,他們先到街市協助收菜,再運上位於石峽尾屯邨的中心對出一片空地處理。小朋友在中心義工協助,把已爛掉的菜撿開,或切開有損壞部份的瓜果,再把完好瓜果儘量平均分成50個盤,讓低收入長者前來排隊時抽籤。

當日天氣炎熱,處理剩菜在戶外一處空間沒有冷氣,但小朋友們汗流浹背,仍努力執菜、珍惜食物。花了足足三小時,由分揀、分類到完成派菜,再回到中心分享感受。小朋友與家長提問:

點解淨係得婆婆黎拎菜嘅?

會唔會有一日啲菜唔夠派㗎?

啲婆婆愈圍愈埋,好緊張!

民社服務中心項目主任黎妙玲向小朋友們解釋,其實不同地方,普遍的服務接受者也是女性,是因普遍男士認為尊嚴重要,他們可能不想接受其他人的恩惠,寧願靠自己。黎姑娘又指,每日收菜量會因應天氣等情況而浮動,如收菜量少,到時唯有每個長者派少點,因為食物不是買回來,而是回收回來,所以長者們都會明白。

林太及小朋友最深刻的,是分揀時有幾箱生菜因全都爛了,無法揀出完好的菜,最後要丟棄。(陳偉能攝)

林太帶同兒子來參加活動,林小朋友說不怕攰、不怕熱,收麵包最好玩;問到最深刻的感受時,他說:

有好多菜都要丟,我揀咗幾條出黎!

林太指幫他解釋,原來分揀時,有幾箱生菜因為全都爛了,無法揀出完好的菜,

我哋都好想揀,但都揀不落手,全都爛溶溶。真係眼巴巴望住全部丟哂佢,將會去到堆填區,我見到仔仔都呆一呆,最少有兩箱係咁。

林太指,今次活動不止是收菜,而且可直接接觸助受者。而林太最深刻是,則是看到長者等待食物的畫面,「本來都知道他們會好肉緊,但我又想,其實他們晚晚都來,我們低估了他們的期待。他們一字排開,很急不及待想拎菜,這個畫面都很需撼。原來我們平時很易得到的食物,我看到他們對食物渴求及珍重。」